交公粮是什么意思呢,交公粮指人民缴纳一定数额的钱作为公粮来支持政府的经费。
交公粮意味着指一种形式的税收,最早始于元朝(1271年-1368年),出现于此之前的宋代(960年-1279年)。
交公粮收取的是农民作为地租,并用于为军队提供保障,也是一种土地利益分配的形式。
在宋代,地方地主首先收取这项税收,但因其它原因,后来变成由隋唐政府来收取。
继隋唐之后,交公粮继续在各朝代间的历史时期中发挥从威慑百姓到补充公共费用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赋税类型,是军队的主要经费来源。
元朝,明朝,清朝,民国等,这种形式的税收费率从50到80-90%不等,各朝的军队都受益于这种赋税形式。
几几年不交公粮了
从1958年开始,中国就取消了大规模的公粮分配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转变,到了1982年,公粮制度再次回到人民的视野,但之后的公粮只包括少数特殊群体,1998年在我国全面实行市场化批发粮食交易以后,公粮制度逐渐消失,加之中央政府拨款支持农民遏制基本生活费用的出现,也更加使得公粮制度在当今时代的必要性变得渐渐模糊。
因此,我们可以大概说,从1958年起,就是已经超过60年未实行公粮制度了。
农民交公粮终止时间
农民交公粮的截止时间是1959年,当时,根据中央定了一项政策,即当地政府要求所有农民无偿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纳税。
这项政策作为农业改革和农村改革的一部分,旨在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减少粮食短缺。
然而,这一政策并未获得所有农民的支持,甚至引发了一场起义,需求将政府的这项政策作废。
1959年,应上级政府的要求,中央终止了农民无偿交粮的义务,将之变为政府收买的“合理粮价”。
此后,农民交公粮终止了,改由政府与农民进行现金贸易,替代了以往的农民交公粮制度。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丑事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